沈帥青:兒童缺網絡安全意識 宜推教材保護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8/12/14 00:05

分享:

分享:

作者Facebook專頁

香港青年協會與城大最新調查發現,本地逾半青少年缺乏網上安全意識,容易涉入網絡犯罪,更可成為加害者。家長監管對子女上網方式作用有限,政府乃至企業皆可推出教材相助。

香港兒科基金和香港兒科醫學會今年曾發現,本地56%中小學生每天有超過5小時在網上,更有32%會用盡課餘和休息時間上網9小時或以上。與此同時,本地年輕人卻欠缺安全上網的意識。青協聯同城大在昨日公布的調查顯示,11至24歲青少年中超過55%網絡安全意識被評為一般,例如會毫不猶豫使用公眾場所附近最強訊號的WiFi上網。

更甚者,受訪者當中分別有6.8%及6.3%曾登入他人帳戶更改其個人資料、及偷取別人的虛擬錢幣。

多數人或認為與家人關係較好的孩子較少行差踏錯,但城大教授黃成榮指出,是次調查卻顯示比起良好親子關係,網絡安全意識才與網絡侵害行為有更強的關係。他解釋,學生可能平時品行良好,但使用電腦時道德疏離感高,更可能認為自己的違規或違法行為代表「電腦技術高超」,變相有成就感,本地因此須加強教育上網道德倫理和網絡罪行知識。

美國國家網絡安全聯盟(NCSA)執行董事Michael Kaiser表示,家長即使為孩子設下上網規矩,亦容易被他們有意無意漠視。他表示青少年天生對條條框框反感,網絡的匿名和自由亦正是他們所嚮往,故而大人更應提早教他們安全上網。

澳洲政府早在2015年成立網絡安全專員(The Office of the eSafety Commissioner), 為家長及教育者提供各種有關網絡安全的教育資源,包括制定相關校規的建議,更設有投訴專頁,方便舉報令人不安的圖片等資訊。

本港衛生署去年一項調查發現,港童早開始接觸互聯網,學前兒童開始使用智能電話的年齡中位數是1歲,可見安全上網意識更需及早灌輸。美國國家失蹤與被剝削兒童中心(National Center for Missing & Exploited Children)時下專門在其NetSmartz專頁上,藉動畫片及遊戲等,助幼稚園學童安全上網。

Google今年亦透過其Be Internet Awesome網絡安全教育計劃,為教師及家長免費提供相關教材,兒童亦可登錄官網玩Interland等以網絡安全為主題的遊戲。

網絡世界匿名及自由的本質,令入世未深的青少年容易忽略正當使用之道。教育者有必要及早為他們灌輸正確觀念,防止日後釀成大錯。

培養網絡安全意識的網上資源

  • BrainPop︰平台設有涵蓋網絡安全、欺凌、禮儀及私隱等主題的專頁。教師可利用平台上的動畫、遊戲等資訊,幫助學生明白如何負責任地使用互聯網 。
  • Common Sense Media︰是一間專門為兒童培養網絡安全意識的美國非牟利組織,家長可與孩子一同瀏覽,獲取幫助孩子安全上網的小貼士。
  • Internet Safety 101︰平台旨在幫助學生認清上網可能面對的危機,亦有提供資訊予教師,促進課堂上有關網絡安全的討論。

撰文 : 沈帥青